廢棄物只進不出!利百景以雙軸處理模式,讓事業廢棄物循環再生

feature picture

台灣科技業規模日益成長,從晶圓製造到面板產業,都要用到大量清洗溶劑。當廢溶劑的回收需求越來越大,台灣現有處理廠的量能漸漸不足。看準商機,2017年開始,鍾政祐董事長帶領利百景團隊,投入事業廢棄物處理產業。利百景不僅同時具備物理蒸餾處理和熱處理技術能力,更進一步善用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和產物,讓廢棄物完整循環再生。

掌握兩大處理技術,打造雙軸營運模式

「全世界最複雜的事業廢棄物在亞洲。」鍾政祐表示,從晶圓製造到面板、化工產業,歐美國家長期的去工業化,使相關產業外移至台灣、中國、韓國及日本等地,事業廢棄物的成分多變,遠較歐美國家複雜。

利百景董事長鍾政祐

利百景在2018年設立專業處理廠,招募各領域人才,投入處理技術研發,並成功取得甲級廢棄物處理許可證。位於台南柳營的處理廠,採用先進設備,有效減少空污排放,讓各式污染物的排放濃度,落在監管機關標準的10%以下。

利百景每月處理的廢溶劑超過1,000噸,這些來自全台各地的晶圓廠、面板廠及化工廠的廢棄溶劑,種類和成分都相當複雜。為了有效處理,廢棄物收受後,利百景團隊會進行採樣檢驗,由實驗室詳細分析成分,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分類,以及最合適的處理方式。

利百景為台灣少數同時具備「物理處理」及「熱處理」兩種技術的專業廢棄物處理廠。「物理處理(蒸餾)」主要針對有回收價值的廢棄溶劑,經由蒸餾進行純化後,產生的再生溶劑,便可對外銷售。其餘廢棄物,則透過「熱處理(焚化)」處理,並將過程中產生的熱能轉換為蒸氣,將該蒸氣作為熱源提供給蒸餾系統製程使用,2021年二廠擴建完成後,更將蒸氣作為綠色能源銷售至鄰廠。針對各種形式的廢棄溶劑,利百景都能接招,並將處理後的產物銷售轉化為收入,也形成鍾政祐口中的雙軸營運模式。

利百景-雙軸營運

目標只進不出,達到廢棄物的完整循環

除了能妥善處理複雜成分的廢溶劑,鍾政祐更期望能做到廢棄物的完整循環,而這每一段都需要創新的技術。一般的焚化作業,不僅直接對外排出廢氣,還需大量用水來降溫設備降溫,整體相當耗能。利百景首創將焚化爐結合蒸餾塔,善加利用焚化廢棄物產生的熱能,進行蒸餾,達到能源循環。此外,更不惜重本導入「陶瓷觸媒濾管」,過濾焚化廢氣中有害的化學物,並透過流程改善、參數微調,讓過濾效果達到最高標準。

為了進一步循環使用焚化產生的熱能和化學產物,利百景也會將回收產生的蒸氣,販售給鄰近廠房,共同達到工業區的區內循環。甚至申請補助開發低壓發電設備,進一步使用停機時的蒸餾台內的蒸氣熱能。種種創新的循環利用模式,不僅提高了能源效率,還減少了環境污染。

未來,利百景正積極研發將廢棄物容器中殘留的灰渣,再製成為人工骨材,製成磚塊或融入到混凝土中。這種做法進一步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,減少了最終需要處置的廢棄物量,目前相關廠房已在測試驗證階段。

利百景廠房

從焚化產生的熱能、副產物,到容器內的灰渣,都不放過再次循環的可能。利百景的發展標竿,是位於德國,全歐洲最大的廢棄處理環保園區。園區每年處理上百萬噸的廢棄物,卻能透過技術將處理過程中的產物物盡其用,幾乎做到廢棄物「只進不出」。

研發不停歇,突破技術難題,獲得科技大廠青睞

利百景團隊深入廢棄物處理流程,一路過關斬將,將過往不易處理的產物,都納入再生循環中,看似簡單,每項環節都有著複雜的技術難題。利百景團隊能在短期內快速突破,得利於對研發資源的大力投資。近年來,利百景不僅積極擴增產線、升級設備,更將廢棄物處理執照,擴充至多達17種之多。鍾政祐自信地表示,利百景的研發成本和實驗設備等級,遠遠超過同業。同時也不斷與中山大學、成功大學等學術界進行合作,進行各項前沿技術的探索。

相較於掩埋、焚燒等傳統做法,在處理過程中重新利用廢棄物,達到完善的廢棄物循環,更加符合注重永續發展的ESG趨勢。因而,利百景的技術優勢,很快吸引眾多科技大廠關注,其中不乏台灣指標性的半導體大廠和面板廠。為了幫助客戶更掌握詳細的處理流程,利百景同時將廢棄物處理作業過程數據化。而迎接碳權時代來臨,利百景的廢棄物循環模式,不僅幫助企業節能,更有機會成為碳權的提供者,市場潛力無窮。

攜手全球儲運龍頭荷商史都特,跨足石化儲運產業

利百特儲槽

為科技大廠處理事業廢棄物的過程中,利百景開始注意到「化學產業」對台灣科技業的重要性。從基礎原料到製程清洗,若沒有上游各項化學品的供應,科技大廠的生產都將面臨停擺。然而,台灣天然資源匱乏,許多化學品都仰賴進口,而高雄正是台灣石化儲運的重要進口節點。除了為客戶處理尾端的廢棄物,有沒有機會往客戶供應鏈的上游發展?這讓利百景萌生跨入石化儲運產業的念頭。

高雄近年來積極規劃的洲際碼頭石化專區,成為重要敲門磚。在高雄氣爆事件後,政府規劃搬遷位於前鎮的石化儲運槽,在鄰近港口的洲際碼頭,新建一處專屬的石化儲存專區,吸引各大業者進駐。利百景團隊租下11公頃的基地,與全球化學品儲運龍頭荷商史都特(Stolt-Nielsen)攜手成立子公司利百特,建置大規模的石化儲運中心。主要業務包含儲槽出租和石化品的運輸及轉運。

從事廢棄物處理的利百景,為何想跨足石化儲運業?「從產業鏈的角度,利百特在做的事情,其實是在利百景的上游。」鍾政祐表示,事業廢棄物是科技生產的最末端,相較之下,位於產業上游的化學品供應及運輸,市場規模更加龐大。此外,高雄擁有絕佳的區位條件,有機會發展為東亞地區的石化轉運中心。鍾政祐不諱言地說,長遠來看,利百特的營收規模,很可能超過利百景母公司。

從上游到下游,業務相輔相成

利百特的石化儲運業務,和利百景的廢棄物處理業務,從上游到下游,彼此相輔相成。鍾政祐表示,廢棄物回收本質上是化學品的買賣,但透過切入石化儲運,不僅是回收品,甚至有機會跨入到化學成品的貿易。「幫助我們從上到下,了解產業市場動態,經營客戶關係。」鍾政祐總結。

展望未來,利百景領先業界的廢棄物處理技術,也有助於回頭為利百特的石化儲運業務加值。不論是運送原料的船隻或者暫時存放的儲槽,都需要定期清洗。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及廢棄物,不假他人之手,就能自然整合進利百景體系中。

不只做環保,更致力於打造能源循環

領先業界的眼光和堅實的技術能力,讓利百景團隊一步步往心中的循環經濟藍圖前進。放眼台灣,目前像利百景達成完善技術整合的公司,仍相對少見。然而,隨著永續觀念抬頭,進入碳權時代,廢棄物處理也成為產業熱點。鍾政祐觀察,近幾年廢棄物處理產業的競爭日益加劇,對此,利百景不但將維持領先的研發投入,也以前瞻視野提前卡位先進技術,保有競爭優勢。

利百景鍾政祐董事長與品牌發展意象

「我們不只做環保,更是在做能源循環。」鍾政祐說,2023年團隊將過去公司名稱中的「環保」二字拿掉,正式更名為「利百景股份有限公司」,也反映出公司的長遠企圖。過去從事廢棄物處理,常被認為是環境保護的一環,然而利百景透過轉廢為能及能源運輸,已正式踏入綠色循環產業領域。

 

 

參考連結

廢棄物只進不出!利百景以雙軸處理模式,讓事業廢棄物循環再生